|
【卫浴】中国稀土学会荣誉理事刘爱生:中国必须对稀土进行保护性开采 |
【weiyu】2010-11-13发表: 中国稀土学会荣誉理事刘爱生:中国必须对稀土进行保护性开采 中国稀土学会荣誉理事、原冶金工业部稀土办主任刘爱生:“中国稀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解决了稀土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分离提取的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未来发展应着手改进生产条件,对稀土出口实行总量控 中国稀土学会荣誉理事刘爱生:中国必须对稀土进行保护性开采中国稀土学会荣誉理事、原冶金工业部稀土办主任刘爱生:“中国稀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解决了稀土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分离提取的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未来发展应着手改进生产条件,对稀土出口实行总量控制,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提高出口创汇值,鼓励稀土应用产品的出口。” 刘爱生书房墙上挂着一幅字,是17个稀土元素,即15个镧系元素再加上钪和钇的篆书,因为字形复杂,不能出差错,1995年送他这幅字的朋友一天才能完成一个。这17个字的上面,还有一个“拓”字,右半部分的“口”写成中国地图的形状。意思是说,他是中国稀土事业的开拓者。 这位73岁的老人大学期间在北京钢铁学院(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读金属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到包头冶金研究所(现在的包头稀土研究院)工作,之后又调到包钢工作。1978年因工作需要,借调到原冶金工业部稀土办公室工作。直到1984年,正式调到北京任原冶金部稀土办公室主任。 在日本、美国、欧洲如今因为稀土问题对中国发难的时候,这位与中国稀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忧心忡忡。 中国未掌控稀土定价权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稀土贱卖? 刘爱生:尽管我国是稀土生产大国,却一直没有完全掌控稀土产品定价权,稀土价格不断下滑。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国稀土冶炼和分离能力过剩,产销严重失衡,总量失控。近40年来,我国在稀土采矿、选矿、分离提取等技术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我国具有稀土资源优势,稀土生产又有投资小、见效快的优点,所以不少人把兴办稀土生产企业看作是一种生财之路。同时一些国外厂商也乘机投资抢占资源,造成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导致产大于销、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滑,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价竞销。我国有稀土企业百余家,稀土精矿年处理能力近20多万吨,冶炼分离能力超过16万吨,而全世界稀土年需求量却只有10万吨。 稀土有一个特点,需求量是有限的。全世界对稀土的需求,超不过20万吨。每年需求增速5%,这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最高也不超过8%。 第二,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稀土产业整体规模很大,企业单体规模较小,技术和装备设施不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滞后,有些稀土生产工艺技术与国外相比是先进的,但设备水平却不如国外。国外稀土企业生产设备的大型化、自动化程度和在线监控水平比我国先进。 第三,我国稀土产品中原料型和中低档产品占有较大的比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产品少,外延材料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较低,稀土应用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少,出口受到限制,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记者:在稀土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我国处于怎样的水平? 刘爱生:与国外相比,我国稀土应用技术含量偏低,跟踪仿制多,开发应用滞后,技术创新能力差。因为我国起步晚,处于追赶阶段。核心技术多掌握在日、美、法、英、德等国家。 大多数稀土应用技术,特别是稀土在永磁、发光、储氢、超导、精密陶瓷和生物工程等新型材料方面的应用技术,我国独立创新少,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小。我国稀土应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稀土产业的经济效益与资源地位很不相称。 稀土原料要成为最终成品,要经过从原料、到材料、到器件、到成品的过程,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关键的技术,越接近最终产品,其技术含量也越高,当然附加值也就越高。 我国稀土出口在相当长时间里,大部分是卖原料。别人拿去做分离,卖应用了稀土材料的产品,比如手机,价格自然要比稀土原料高好几倍。 因此,我们应鼓励稀土应用,支持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鼓励出口单一稀土,尽量不出口混合稀土,稀土纯度越高,价值越高。 当然中国也有创新,目前的差距在缩小。我国稀土应用的开发研究取得的突破包括,稀土在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轻纺、农业方面的应用等。 记者:稀土企业整合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刘爱生:通过联合、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 重组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相对于北方多为国有矿山企业来说,南方的稀土企业多为民营,规模小,很分散,重组更加困难。 我认为,要努力提升产业素质,一是要继续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装备,大力提升产业水平,以解决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和替代进口问题。二是围绕国民经济和国防尖端、高科技领域对稀土新材料的要求,大力进行科技攻关,缩短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三是对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再生回收、环境保护、矿山安全等关键性技术进行开发研究。 必须进行保护性开采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稀土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刘爱生:稀土的开发存在环保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目前,我国很多稀土生产厂家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另外,尽管我国的稀土资源在短期有优势,但是我看过的一项统计表明,包头白云鄂博主、东矿按照现在的开采量计算还能开采42年左右,四川凉山矿(牦牛坪)按每年15000吨的产量可开采30年左右,江西的离子型矿可开采8年-10年,可见保护资源的问题也是迫在眉睫。 记者:应采取哪些措施使我国的稀土资源切实得到保护? 刘爱生:我国稀土资源属于战略资源,必须进行保护性开采。在二三十年前,我国便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直到最近两三年,国家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比较细致,采取了更加得当的措施。对出口、稀土矿开采和国内兼并整合同时进行监管。 我国的稀土资源,要科学合理开发,避免资源浪费,破坏和污染环境。严格执行国家保护性开采政策,规范采矿权利,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加强科学研究与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对于轻稀土矿山,可以重点发展内蒙古白云鄂博矿,适当开采四川稀土矿。对宝贵的南方离子吸附型矿,要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规范矿业秩序,制止乱采滥挖。对中、重稀土矿可以重点开发江西和广东的离子型矿,要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高的原地浸矿新工艺技术,并进一步改进其工艺。加大在全国范围内勘查稀土资源力度,以确保我国稀土资源的远景储量优势。 稀土储备是无奈之举 记者:从稀土出口政策角度,应当如何发挥我国稀土的战略作用? 刘爱生:稀土是战略性资源,我国从1998年开始将稀土列入重要工业品实行出口配额管理,这对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国家经济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还沿用1998年的分类和分配办法,已不能满足稀土产品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稀土产业发展。 建议商务部根据目前我国稀土产品生产,以及国内外稀土产品市场现状,研究出台适应现在以及未来几年内稀土市场的稀土产品出口管理政策。对稀土产品分为三大类别进行管理,即禁止出口类、限制出口类和鼓励出口类。因为产品的纯度高低基本反映了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可以根据某种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紧缺程度和纯度来划分类别,制定公布出口稀土产品目录,每年进行一次小规模调整。限制出口类稀土产品用出口配额管理,配额向稀土骨干企业和产量大省倾斜。 记者:稀土储备是系统工程,储备具体的模式,储备的品种,储备的量应该是怎样的? 刘爱生:为了防止稀土贱卖,就采取国家收购的办法,把稀土储备起来,市场好的时候再卖出去。通过储备,调节供需,使之趋于平衡,真正体现稀土的价值。据我所知,好多地方已经采取了这种做法。一般是地方财政要拿出一部分钱,进行收购。这等于是钱压在那儿,什么时候卖出去了,钱才能收回来。所以,储备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日本买中国的稀土,一年采购的量够用三年。日本也在储备,防止稀土价格上涨时被动。 我国应当控制稀土供应总量。拿稀土精矿来说,包头稀土精矿每年控制在7万-8万吨,折合稀土氧化物5万-6万吨;四川稀土精矿控制在4万吨,稀土2万吨;南方五省稀土精矿1万吨,因为品位高,可生产稀土1万吨。这样,全国总的稀土供应量约十来万吨,可以满足世界70%左右需求。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美国、印度、韩国、俄罗斯的稀土份额。这样国际稀土市场就将趋于平衡。稀土精矿总量控制是源头,这个关键环节必须控制住。 短期不会减少依赖中国 记者:目前,各国都在设法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您认为,中国的市场地位会不会被动摇? 刘爱生:短期内,各国不会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美国稀土开采的成本很高,这包括人力成本、技术成本等,稀土的质量和价格都比不上中国。澳大利亚、印度、韩国、俄罗斯虽然也有稀土资源,但是,要么是采矿、分离的技术比不上中国,要么是资源本身的特征问题,矿品位很低,提取稀土很困难。 在我看来,日本和越南合作,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叫嚷,制造一种“空气”,让中国感到紧张,不要丢了日本这个客户。开发稀土矿并不简单,没有开采技术,开采成本就会很高,能以便宜价格买到,就不自己开采。但这更是一场博弈。 |